“挤海绵”模式拼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挤时间”“挤空间”“挤流程”,我市创优“挤海绵”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奋力干出首季“开门红”,赢取全年“满堂红”——“挤海绵”模式拼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开春第一会精神,创优“挤海绵”模式,坚持“挤时间”“挤空间”“挤流程”相结合,强化时间概念、节点意识、效率标准,按照“能快则快、越快越好”的原则,清单化、台账化、节点化推进项目建设,连天加夜抢进度,全力以赴抓落实,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目前,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9个、总投资2598.5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100亿元项目4个、10-50亿元项目84个。预计,一季度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75个、总投资47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253.06%;新开工招商项目70个、总投资309.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8%、248.94%,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不含投资106亿元的蔚来汽车二期项目)、50-100亿元项目1个、10-50亿元项目6个。
全方位施策,“挤时间”拼出“新速度”
坚持责任化落实。我市印发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建立经济运行“一月双调度”机制,重大工业、基础设施项目一周一调度机制,组建项目督查工作专班,切实做到从项目前期跑办到建成投产一抓到底。实行“赛马”激励机制,每月对各县区(园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扎实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环保、比效益”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奖惩、比学赶超,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总投资68亿元的中环中清光伏装备制造项目从开工到一期投产仅用100天,总投资51亿元的合众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从初次对接到正式签约仅用8天。
坚持常态化问效。压实各级各部门职责,并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督查考核办重点督查督办内容,紧盯“关键少数”,抓好跟踪问效,促进“领导抓”与“抓领导”同向发力,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开展“百日会战”,对100个计划开工项目逐个倒排项目前期工作、开工、纳统、竣工节点计划表,梳理进度情况、办理时限、责任单位及需提请协调解决事项,推动项目按照既定节点压茬推进。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中煤新集毛集电厂3个支撑性电源项目从启动申报到获得核准仅用3个月时间。
坚持专班化推进。春节后第一天就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推进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推进,各县区、园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班职责和工作目标,深入一线、靠前服务、专班指导,实地帮助项目复工复产,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将近100%。坚持前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入库、在建项目抓进度,每周集中调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专班跟进”要求,及时为企业协调解决落地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全领域保障,“挤空间”激发“新活力”
扩大载体空间。坚持把标准化厂房作为制造业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出台《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化厂房的指导意见》,建立定期观摩调度机制,推动边规划边招商、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边招商。2月1日至3日,组织开展全市标准化厂房建设招商和重点制造业项目现场观摩调度活动。目前全市在建标准化厂房29个、413.9万平方米,谋划建设14个、257.4万平方米。
优化发展空间。深入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出台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新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个三年倍增计划,在抓招商、上项目方面拉高标杆、主动作为,做精做优煤电产业,做大做强非煤产业。到2025年底,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3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20户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8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2户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户以上。突出抓好与闵行区结对合作,深入推进合淮产业走廊建设,成功召开www.bet3365.com_足球比分365_365bet365第二届转型发展大会,合肥市、上海闵行区高规格参加,进一步推动淮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争当长三角省际合作新典范。
拓展合作空间。充分利用《www.bet3365.com_足球比分365_365bet365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招商顾问等政策激励机制,强化与行业协会、基金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的对接合作,加强专业化、专职化“双专”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引落地更多高质量产业项目。实化与闵行投促中心合作,组建上海闵行招商队,驻点闵行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分批次派驻人员赴闵行区跟班学习,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有力推动两地合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淮南籍在沪各界人士,委托开展以商招商和乡情招商,引进上海科博达等多家制造业企业。
全链条发力,“挤流程”提升“新效能”
完善服务“搭平台”,解企业之难。建立市政府与重点工业企业、央企、省企定期联络机制,创新打造“企业家大讲堂”,推深做实“政重企事”圆桌会、“企业家周末下午茶”等为企服务平台,健全常态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为企纾困解难。去年共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6万余件,今年以来解决企业问题2700余件。
审批改革“减环节”,破企业之忧。加快打造审批最快、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让企业生产生活得舒心、安心。企业登记“一网通办”省级试点、“灵活用工”平台经济服务和监管省级试点落户淮南,“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前时限已压缩93.3%。制定并压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千名干部入企服务等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联系企业、帮扶项目,从年初五开始走访慰问、为企纾困,全市上下呈现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强大氛围。整合“办不成事”、涉企服务、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窗口,1月份开展批前辅导20余件次,解决“办不成事”反映诉求3件次,提供绿色通道服务67次。
夯实基础“保要素”,化企业之困。每周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商会,高效解决项目用地、资金、能评、环评、安评、水电气热供给、用工等问题,形成“服务一批、熟化一批、开工一批”的滚动推进格局,市委、市政府提级解决项目问题的做法,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赞誉,以商招商的局面全面打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企业债、公司债、融资租赁等市场化融资工具,扩大制造业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占比,对资金暂时有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深入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今年上半年力争实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万亩。
通讯员 王 薇 胡文丽 记者 周 玲